老外为啥爱来中国
“身边的国际社会”
可谓“送上门的”朋友圈。
本刊评论员:江宁
什么是国际社会?
按照学者们的“学院派”说法,当一群国家意识到它们具有共同的利益和价值观念,遵守共同的规则,构建共同的制度,就组成了一个社会,也就是“国际社会”。
与之相比,一般人的看法则比较简单,本国以外的外部世界,都会被笼统划入“国际社会”范畴里。显然,“国际社会”在一般人眼中是被限定于国门以外的。
这就凸显出“身边的国际社会”这个概念的理论新意和实践价值了。与宏阔的外部世界和复杂的学术概念相对,“身边的国际社会”通俗而言,指的就是我们“身边”的外国人群体,包括线下直接接触的,也包括线上“虚拟交往”的。
这个提法让“国际社会”概念变得感性化、具象化,“国际社会”不再是一个同普通人没什么关联、看上去又那么遥远的抽象群体,而是切实与“我”有关、完全可知可感的真实存在。
随着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大,“身边的国际社会”越来越壮大,同普通国人产生着越来越多的关联。他们可能是我们的同事、邻居、师生、朋友,有的还同我们建立了亲缘关系,成为风雨同舟的家人。
中国人崇尚“和而不同”,主张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在同“身边的国际社会”接触中,不妨直面矛盾与问题,将这个群体作为讲好中国故事最直接、最生动、最有效的思想碰撞者、对话沟通者和共识缔造者。相对于劳师袭远式的传播与交流,这无疑是事半功倍、更具实效的重要抓手。
“身边的国际社会”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有机统一,顺应了国际关系发展的新趋势,是提高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作为“身边的国际社会”这一理念的首倡者,天津市外事部门同兄弟省市一起,通过举办宣介会、座谈会、摄影大赛、参观访问、乡村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精心打造“身边的国际社会”品牌,帮助“身边的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理解中国,使之更好地融入当地经济社会生活,成为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力量,成为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和纽带,成为中国故事的积极传播者。
这无疑也是共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