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烧烤还能火多久?


互联网带来的“凶猛”流量

被这座老牌工业城市沉着吞下

“五一”假期结束,淄博烧烤的火爆仍在延续。

“方桌火炉小马扎,露天碳烤半自助”。各大社交平台上,仍不断有用户分享自己“错峰”体验淄博烧烤的消息。满是烟火气的视频里,肉串、小饼加小葱,再来几瓶青岛啤酒,设在淄博周村区海月龙宫物流港的烧烤节场地仍然人头攒动,每只小方桌上都坐满了食客。

几乎每一个傍晚时分,最有名的“牧羊村烧烤”总店早已围得水泄不通。“八大局烧烤”门口的队伍已经排了两三百米,负责叫号的店员只要将身体探出铁门外,立刻被食客团团围住,扰攘声中,店员解释得声嘶力竭。铁门内的扩音器重复播放着“请到门口领取餐具和小饼”。对于这样的网红店,工作日花两小时排队已是常态。

作为今年“五一”的顶流,淄博烧烤从今年3月初就开始累积势能。最初,“淄博烧烤店开门一分钟坐满大学生”“大学生组团到淄博撸串”等多个话题频上短视频平台及社交媒体热搜。3月10日,淄博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打造“淄博烧烤”美食品牌,发布淄博烧烤地图、举办烧烤节,还为此特别重新摸排了途经烧烤店的常规公交线路,使主城区42条常规公交线路覆盖33家烧烤店,并专门新增了21条定制专线。

在淄博市政府的推动下,3月13日,“淄博烧烤”作为关键词的百度搜索指数从0上升至3018,并在清明节后迎来指数级别增长,4月18日,词条指数已经达到33759。至此,淄博已借助烧烤成功出圈,成为继成都、重庆、长沙后的又一网红城市。

然而,深入这座新晋网红城市便会发现,互联网带来的“凶猛”流量被这座有“鲁中明珠”美誉的老牌工业城市沉着吞下。淄博应“烤”过程中的沉静,与烧烤消费中“万人尽欢”的狂热,形成鲜明对比。

穿串工、烧烤工,都成了紧俏资源

这是最后一包“鲁C小饼”了,究竟该递给谁?年轻的服务员站在相邻两桌没吃饱的客人中间,犯起了难。

晚上10点半,毗邻山东理工大学的张店区著名夜市“水晶街”,烧烤小店预备的1000包小饼已经全部用完,情急之下,小店店主张敏向临近的两家烧烤店各借了30包小饼。可最后一批客人还没招待完,60包小饼就又售空了。

4月29日,志愿者于慧珍在给淄博的一处墙上布置宣传标语。她是一名在北京学成回到淄博的美院学生。图/视觉中国

被烧烤推出圈后,关于淄博的许多讨论都会谈到其老牌工业城市的身份,然而,只有淄博人知道,这座老工业城市曾辉煌到何种程度。多位淄博市民告诉记者,外界交口称赞的淳朴民风和踏实沉稳的行事风格,正是淄博百年工业文明的沉淀。

记者获得的一份由中共淄博市委编撰的资料显示,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淄博地区,其工业起点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矿业、陶瓷业、玻璃业、丝绸业成了淄博近代工业的发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淄博的资源优势和已有的工业基础,使其成为国家大规模投入和重点开发对象,淄博一跃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位于淄博的山东铝厂被称为“共和国铝业长子”。到20世纪80年代末,淄博已形成门类齐全的综合工业体系,工业产值位列全省第二,拥有全国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厂和琉璃工艺品生产厂。

从20世纪末开始,淄博的工业体系先后经历国企改制、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大力实施“关停并转”、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行动……王艳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开出租车,在她的印象里,那正是淄博最为繁荣和骄傲的年代。但随着多轮调整、转型,“鲁C”没能延续往日的荣光。

渴求青年人才背后,是淄博作为老工业城市经历产业转型阵痛后,打造新型工业化城市的决心。

“尽管近20年来淄博市政府一直想要推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想要培育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和功能材料,但是成效一般。”前述不愿具名的本地经济研究者认为。

突如其来的关注度,也映照出本地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足的窘境。淄博市齐文化研究院一位研究人员告诉记者,淄博烧烤受关注伊始,市领导还曾询问本地研究齐文化的学者,试图弄清楚淄博烧烤与齐文化之间是否有所关联,希望能将齐文化与烧烤的渊源、故事呈现在游客面前。

“年轻的游客来了,吃顿烧烤,逛逛海岱楼就走了,去陶琉馆的都是少数。”对于流量能给这座老工业城市留下什么,许多受访者表现出困惑。

“国艺馆过去吸引的是来购买陶瓷或琉璃礼品的参观者,现在要满足游客的需求,馆方已经非常努力,上架了一些小的文创产品,但时间仓促,这些尝试还非常初级。”任允鹏表示,相比以陶瓷艺术带动文化旅游发展的景德镇,淄博的陶瓷产业工业属性更加明显,旅游文创类陶瓷琉璃的发展,需要时间和人才。

受访的齐文化研究者也表示,当前淄博对齐文化的发掘仍停留在学术研究层面,与文旅产业结合,需要引进更多的产业人才。

“烧烤行业都是小店铺,目前没有相关的数据,也很难量化分析。究竟能给我们这个城市带来怎样的影响?可能要等‘五一’之后,静下心来,再来考虑。届时,怎样继续维持热度,怎样借力推动城市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肯定都会再做考虑。”前述接近政府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淄博市的一季度经济数据也备受关注。淄博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淄博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销售额(营业额)分别增长 9.5%、15%、16%、25.2%,分别比 1~2 月份提高 4.7 、14.9 、7.2 、19.8 个百分点。多家关注“淄博烧烤”走红后续影响的券商分析,烧烤带来的影响,将主要在二季度数据中体现。

“既然是流量带来的热度,就一定有降温。希望降温是缓慢进行的,而不是猛降,一旦猛降,对当地的烧烤产业会有摧毁性的伤害。”陈英杰担心,流量大潮一来,店家所有的计算都失真了。

但他也对此抱持乐观心态,“在平时看来,烧烤是很小、很不起眼的点,但淄博能借力烧烤,撬动整个城市的形象宣传,这总比看着城市萧条下去而无动于衷要好。”

身在其中的任允鹏坚信,烧烤的走红,又一次塑造了淄博的市民精神。有市民“出淄腾地”,有更多市民在私家车上悬挂“免费接送游客”的标语。三年来,仉师傅过着居家带外孙的清闲日子。再一次出车,是因另一位滴滴女司机发来微信:“你不为赚钱,为了淄博,也得出车呀。”

“产业转型淄博都熬过来了,小小‘烧烤’带来的压力,对于我们这座城市来说,不算什么。”刘陆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事实上,受访的淄博市民对“烧烤”之于淄博的“小”有着清晰的认知。但“小”不等于可以掉以轻心,他们相信,如何应“烤”事关这座沉默已久的工业城市的荣辱,或许也将牵动其未来的兴衰。

(应受访者要求,张敏、刘陆、王艳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