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专家:中俄军事关系不会越过“既定红线”


▲2022年12月,中国和俄罗斯海军在东海举行了2022年联合海上演习。

▲2022年12月,中国和俄罗斯海军在东海举行了2022年联合海上演习。

“故欲和平者,必先备战”

大国政治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尽可能地提高自身的安全保障。对此,古罗马学者维盖提乌斯在其《论军事》中写道,“汝欲和平,必先备战”。虽然军事合作关系并不必然能增加和平的机会,但是深化中俄军事关系可以提高应对外部威胁的能力。2022年7月3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批准了《俄罗斯新版海洋学说》,其中写道,俄罗斯的独立外交和国内政策受到美国及其盟国的反对,美国及其盟国寻求维持它们在世界上的霸权。俄罗斯将尽一切努力捍卫国家利益,在军事准备和警戒状态下采用新机制。中国则提出,军队切实把工作重心放在备战打仗上。因此,积极备战应对外部威胁已成为中俄两国深化中俄军事关系的重要共识,根本目的是规避两国领土主权等内政受到外部势力的干涉。

“一枚硬币的两面”

大国政治并不总是只有一个结果。对于美国及其盟友而言,中俄军事关系的发展的确是个挑战。但是,美国可能还有另外的收获——巩固在欧洲和亚洲的联盟关系,使其欧洲和亚洲盟友越来越多地依附在美国的安全保护下,从而提高美国的离岸制衡能力,增强美国本土的安全。

竞争或对抗的大国政治只会让全球秩序变得更加不稳定。从刚刚发表的G7外长会议《联合声明》可以看出,虽然深化的中俄军事关系能让美国及其西方盟友感受压力倍增,但不会让它们放弃对中国的打压。而中俄深化军事关系是对大国政治的必然反应,中国也不会因此改变与俄罗斯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遗憾的是,大国政治中的竞争或对抗关系已让全球性挑战日益严峻,特别是分散了解决发展中国家能源、粮食、债务、气候等危机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