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元捞手机”系造假,如此商业推广当严惩
连日来在网上热传的“1500元打捞手机”事件,终于有了个明确说法。5月4日晚,杭州市西湖水域管理处通报最新调查结果:网传视频为一起自编自导自演的商业推广。
经查,视频中黑衣男子黄易某系杭州宜诚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临时雇佣人员。该公司法定代表人黄志某为扩展其经营的有偿打捞业务,联系某媒体记者及有关营销平台,经过策划,组织黄易某等4人在西湖西泠桥等地拍摄了替“游客”有偿打捞落水手机的视频。目前,相关执法部门已介入调查,对其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将依法处理。
自此,这起备受关注事件的性质得到了确认,后续处置也转入法治层面,相关人员必将依法依规受到严肃惩处,付出应有代价。
“高价打捞”这几年一直是热门话题之一,何况这次还关联上了旅游爆火的五一假期和顶流景点西湖,人们的关注度自然更高。有关方面及时关注到了网友关切,迅速介入调查、澄清真相,将一起丑陋、恶劣的商业营销事件晾晒于公众视野,采取果断措施处置,并发出“西湖形象不容抹黑”的警示,值得肯定。
视频中有关各方均为“表演者”的真相,着实令人惊愕。不得不说,整个策划很有“功力”,表演非常逼真,具有很强的欺骗性。策划者谙熟短视频时代的传播规律,先以“巨额打捞费”故意冲击公众心理,在舆论场形成争议性话题,继而安排“打捞者”接受媒体采访,自称挣的是辛苦钱,每月要打回老家一万元养育一家老小,以此感情牌试图让“高价打捞”合理化,激发人们关于“谁都不容易”的道义支持,再适机让公司品牌露出。
事实上,他们已经逼近“成功”。如果不是官方调查及时拆穿其把戏,“剧组”很可能收割一拨流量,并将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商业利益,最终实现名利双收。
商业推广只要合法守规、不违背社会公序良俗,自然可以追求创意、创新,这是人人可以接受的常识,人们也乐于看到那些“玩出花”的、让人眼前一亮的广告。但如果把营销策划视作无底线、无规矩之地,甚至有意无意混淆商业推广和新闻报道的界限,人为制造“新闻事件”引发社会矛盾、撕裂舆论场,企图浑水摸鱼捞取扭曲的利益,显然是打错了算盘。
这种扭曲的价值观,不仅暴露了个别企业的丑恶嘴脸、难看的吃相,也是将公众玩弄于股掌之上,伤害了公众的情感,消耗了社会的信任,搅乱了健康的舆论生态,也对景区和城市的名誉造成负面影响。对这样的“无事生非”行为,必须零容忍。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类似“事件营造”乱象频现网络,譬如“生意失败到某地啃馒头”等。这类事件无论有无“策划组”操弄,都表现出为了爆炸效应、流量不惜危言耸听、以讹传讹、知假造假的暗黑一面。对此,不能掉以轻心。网络平台、监管部门等各方守土有责、合力应对,全社会也要提高警惕、自觉抵制。只有让始作俑者受到约束和惩戒,类似乱象才能被彻底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