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23人“锤”了一周后,史航的回应成功把自己“锤死”了?


史航的回应是自己“锤死”了自己吗?性骚扰的红线在哪里?

文 | 王嫱

一周以来,有关编剧史航涉嫌性骚扰事件仍在发酵之中。

事情缘起4月28日,豆瓣用户“青年编辑们”发布了一篇投稿,一名自称“小黄”的女士指控史航2019年曾对自己实施言语和肢体上的性骚扰。

S为史航的回答

在众星拱月的自我良好感觉下,史航也许“油腻”了,给了很多仰慕他的女性一些不好的回忆。

当然,在没有更多实锤的情况下,史航仍然只是“涉嫌性骚扰”。受害者是否会联合起来对于史航进行民事诉讼,这些都还是未知数。

防范性骚扰需要系统性支持

与其去苛责受害者为什么不及时拿起法律武器,我们其实更应该反思,整个社会是否提供了足够良好的各方面支持资源。

好消息是,我国的法制环境对于“性骚扰”愈来愈重视。

一方面,我国明确提到性骚扰的法律有三部:一是自2012年4月28日实施的行政法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的第十一条;二是2021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民法典》的第一千零一十条;三是2023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修订版《妇女权益保障法》的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和第二十五条。但这几部法律对性骚扰均未有明确的界定。

另一方面,今年3月8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等六部门印发了《工作场所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制度(参考文本)》和《消除工作场所性骚扰制度(参考文本)》的联合指导文件,其中第二条提到,“本制度所称的性骚扰是指,违反他人意愿,以语言、表情、动作、文字、图像、视频、语音、链接或其他任何方式使他人产生与性有关联想的不适感的行为,无论行为实施者是否具有骚扰或其他任何不当目的或意图”。这是对性骚扰的进一步细化,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性骚扰未必一定是男性对女性。因此,关注性骚扰,对社会进步和两性的美好关系都是一个重要的帮助。

而史航事件,如果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性骚扰的红线在哪里,让大家在职场更有边界感和分寸感,即便最后不了了之,也算是萤火微光了。

参考资料:新闻晨报、橙柿互动·都市快报、三联生活周刊、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