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烧烤火了,锦州烧烤还坐得住?
“再好吃不能有锦州的好吃”
五一假期终于来了,你在哪?是去看人山人海,搞“特种兵式的旅行”,还是回老家,吃妈妈做的菜?或者足不出户,优哉游哉?不管在哪,假期的意义,绝对少不了一个“吃”。周刊君特别推出“五一就要吃”评论系列,小伙伴们会来讲讲,他们各自心心念念的家乡美食。也欢迎大家留言参与,看看哪个更馋人。
今年五一,全国各地的人都上淄博“排队”去了。唯独锦州人,主打一个平静。
“淄博烧烤火了,锦州人怎么看?”作为锦州人的我,问了一圈身边的锦州人。
“再好吃不能有锦州的好吃。”
“看着呗,能咋办。”
回答中既有“烧烤之都”骨子里的自信,也有这座270万人口的东北小城的无奈。
锦州烧烤为啥没能火“出圈”?
锦州烧烤可以说是烧烤圈的初代“网红”。2018年,聚焦烧烤的纪录片《人生一串》把锦州烧烤带到话题巅峰。
但其实,在还没有互联网、小红书、抖音的年代,锦州烧烤就在全国出名。那时候,中央电视台、辽宁卫视、湖南卫视等关于烧烤的专题节目都会专门到锦州录制。2011年锦州烧烤获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全国名叫“锦州烧烤”的店铺超过30000家。
但锦州烧烤为什么没能像淄博烧烤一样成为“现象级”?除了网络宣传和当地政府的推动作用,还跟烧烤本身有关。
首先,淄博烧烤火起来不单是烧烤本身,还是它搭配的小葱、小饼、蘸料,以及就餐环境,吃的是个热闹的氛围。
但锦州烧烤不是,锦州烧烤是锦州人正儿八经的饭。
这么说吧,作为一个北漂的锦州人,第一次在北京跟朋友吃烧烤我是震惊的。
朋友:“羊肉串5个,烤翅5个,面筋5个,炒饭2份……”
我:“吃烧烤怎么能吃炒饭呢?我们锦州都是先点个100串羊肉串打底,再点点儿别的。”
你还缺一个锦州朋友
在锦州,烧烤是一年四季的打开方式,是家的味道。
所以,漂泊在外的锦州孩子总说,“第一想我妈,第二想烧烤。”
在锦州,家家都有烧烤炉。一到夏天,白沙湾、锦州港、313海边,自家天台、小院儿,甚至自己家厨房,排油烟机一开,开整。
这种传统也得到了传承。别人家孩子小时候同学聚会是去踏青、逛公园,锦州孩子从小学开始,同学聚会就是海边烧烤。有人带炭,有人带炉子,有人带串儿,有人带佐料,分工配合,革命友谊从小就在烧烤中建立了。所以,在外地上学工作的锦州孩子回到锦州,跟同学的聚集地永远都是烧烤店。
当然,吃烧烤不局限于同学聚会。在锦州,吃烧烤的理由奇多,结婚了、分手了、馋了、饿了、想喝酒了都可以吃。
虽说锦州烧烤不便宜,锦州人挣得不多,但进了烧烤店就没人在乎钱,“吃得高兴就完事儿了”。这跟东北人的豪爽性格有关。
东北地广人稀,此前计划生育抓得严,本来人就少,还没有兄弟姐妹,所以东北人喜欢处哥们儿。锦州人带朋友吃烧烤,吃什么都会提前想好,“注重氛围的朋友,烧烤店环境要优雅一点;接地气的朋友,就带着去吃地道的小店;内地来的朋友,必须尝尝海鲜烧烤……”但不管什么样的烧烤店,都主打一个热情。
锦州烧烤店的老板都是“吉祥物”,一晚上下来哪桌都得坐一会儿,关心下味道好不好,跟你唠唠闲嗑,顺便赠你饮料和花毛。这样做的原因是锦州烧烤店主要的消费群体都是本地的回头客。
锦州这座东北四线工业小城,十年人口净流出达42万人,在辽宁省排名第一。留下的人就业机会少,工资不高,房价却不低。看似安逸的背后,各行各业的人内心都同样焦灼不安。
如果说洗浴是东北人的精神按摩,那么吃烧烤就是一种情绪的宣泄。
“在锦州吃烧烤,70%的人是奔着喝酒来的,解压啊。比如昨晚来的那哥们,就着烧烤炫了八瓶哈啤。他们家孩子一个月挣两千多,好一点的房子都七八千一平,就算家里给掏首付,孩子还房贷都费劲,不光家长着急,孩子自己也焦虑。”在锦州开烧烤店的李哥说。
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打鸡血,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较劲。在酒中,侃侃大山、吹吹牛,稍微豁达一些,一些不如意也就随风而去。
后来,很多锦州朋友告诉我,锦州政府领导已经到淄博学习去了。我问李哥,想不想让锦州烧烤也成为淄博烧烤一样的“网红”。李哥反问,“万一哪天不红了呢?”
作者:卢娜
编辑:田纳西
运营编辑:马晓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