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地铁的中国首富


作 者:星辰

来 源:决策视点 (ID:jueceshidian)

王传福,一个专治各种不服的中国企业家。

10年前,他曾放言,家庭消费一旦启动,比亚迪分分钟能造出特斯拉。但马斯克压根不把他放在眼里,说王传福不是我的对手。

不到十年,比亚迪以186万的销量,赶超特斯拉,坐上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的铁王座。

王传福昔日说过的“大话”,正在变成现实。

2020年,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毫不留情地断言,大陆造不出芯片。

王传福则怒怼道,“芯片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就在外媒嘲笑王传福不自量力时,他把高端车载芯片做成了。

一个造车的,在国家需要之际挺身而出,调动了所有的供应链做口罩,3天出图纸、7天出设备、10天量产、24天做到全球第一。王传福的中国速度令人瞠目结舌。

查理·芒格则称他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混合体;巴菲特为他打破规则,十几年来重仓比亚迪。

2009年,王传福更是以350亿元身家,跃居中国首富。

但他对财富并不十分在意。两天前,王传福去参加上海车展时,因乘坐地铁出行而火上了热搜。

04 民族企业家:为争一口气,

把中国应有的位置做起来!

“奋斗,我们每天都在奋斗。”时至今日,57岁王传福依然兢兢业业。

在一档访谈节目中,俞敏洪问王传福:“当你什么都有了,你的进取心为什么还那么足?”

王传福的动力,以前是因为穷,现在剩下的,就是为了骨气。

他向俞敏洪说过这样一段故事:

“我第一次去美国,他们老让我拿返程机票给他看,我觉得很难受,好像我就要赖在你美国不回来似的,我干吗要赖在你美国不回来?”

去英国时,他同样被盘问许久,出示很多证件,王传福连护照都不要,就走了出去。

这种侮辱让王传福相当难受。“我们中国人不笨,我们的产业不会比你差,甚至比你还好,我们就是为了争一口气,就希望能够把这个产业做大,为中国人争一个面子。”王传福说。

当技术足够自信,比亚迪具备持续的产出能力后,王传福开始反扑了,且是带着强烈中国色彩。

2021年5月,比亚迪吹响征战欧洲的号角,首批100台唐EV发往挪威。当国产汽车借洋名字提高身价时,王传福则将汽车命名为“秦汉宋元”,车上所有的按键都用汉字。

车卖到国外,有些人可能觉得中文按键不洋气,会影响销量。王传福抛出灵魂之问:“中国人要有骨气和信心,中华民族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汉字,为什么不能用?”

他霸气回应:“没事,出了错我承担,我舍得这点销量!”

王传福做新能源的出发点是,希望用技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

他曾说,比亚迪做的是面向大众的产品,一是比亚迪的性价比,人人买得起;二是比亚迪推动着许多公共交通类产品,适用于所有人,销往全世界,比如云巴和云轨。

这源于他的东京之行。东京有800万辆车,比北京多300万,但市区远不如北京拥堵。调研后,王传福发现东京的轨道交通体系虽然庞大,但地铁的占比并不高,绝大多数都是轻轨。

他花了5年时间,砸下50亿,终于研发出云巴和云轨,并在比亚迪厂区先运行。

2022年3月,一个重磅消息再次惊动汽车行业,比亚迪正式停止燃油车的整车生产。这一次,世人都看到了它壮士断腕般的决心和壮志。

对于王传福来说,每一份责任感,也是一份动力。

05 结语:

中国需要怎样的企业家?

过去20年,任正非一个人打出租车是常事了,他把自己的股票分给员工了之后,只有1.01%的华为股份,因为不是大富翁,连保镖都没有。

王传福会搭乘地铁去车展会场,穿着工作服在比亚迪食堂吃工作餐。

华为顾问田涛曾说,卓越的企业家有一个不容回避的两级张力是,欲望的张扬与欲望的节制。质量、干净、责任,对企业家来说,是底线要求,也是崇高要求,真正做到并不容易。

在王传福和任正非身上,我们看到:真正的企业家,既有对做大企业的欲望和野心,又会在欲望和理智间保持平衡的混沌力。

俞敏洪曾问王传福,如果你走出比亚迪的大门,交给你一个空白的后半生,你还会干什么?王传福思考了一下,回答:我从来没想过,我除了比亚迪没有别的企业,个人的企业都没有,你可以天眼查。

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产业的竞争,实体经济永远是最坚实的底盘。

一根筋的实干家,才是中国最稀缺、最难以复制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