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辞七次,转行两次,我越来越了解自己
作者 / Marguerite28
编辑 / 吴筱慧
编者按:
《毫无意义的工作》一书中这样写道:“因为科技的帮助,我们现在2天的生产力或许可以抵得上过去5天的。但是因为贪婪,因为某种必须一刻不停高效工作的蜜蜂综合征,我们依然埋头苦干,为他人赢取收益,而忽视了自己内心的抱负,只因这些抱负挣不了钱。”
工作不堪负荷、人际关系复杂、无意义的加班、精神内耗,面对职场诸多不合理现象,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职业和生活,通过“裸辞”跨出改变的第一步。镜相栏目此前发起「裸辞后,你经历了什么?」主题征稿,试图记录选择“裸辞”的他们,重新调整自己职业生涯和生活步伐的真实经历。
下文是本专题下的第七篇作品:大学毕业后,经历七次裸辞,作者把自己称为裸辞“惯犯”。原本可以按照既定的人生轨迹,做自己擅长的工作,但她却选择一次次转行,学陶艺、学摄影,每一次孤注一掷的背后,都有个异常简单的理由——她在寻求一个声音,一个让自己停下来的声音。
只是单纯想找到自己,没料到这个过程困难重重。
22岁,从成都一所普通大学毕业后,我开始了同旁人别无二致的求职路。或许是性格里天生的悲观和懒惰,对待工作,即使做得不错,仍缺乏耐心,内心暗生“不满”,一股想要离开的强烈冲动无法排解,无法平息。因此,我总在从一个工作换到另一个工作的路上。
每一次,我都试图用新工作中的陌生感浇熄无名之火,获取暂时的安宁,可均以再次裸辞告终。细数起来,我裸辞已经有了六七次。成为裸辞“惯犯”,不是因为有家里的财力支持——爸妈对我既无奈又宽容;也不是因为有足够积蓄——实际上,我大部分收入,都用于房租与消费了。
我只是一个自私的,一心只顾自己的人。
2014年从中文系毕业后,我的第一份工作在某婚庆网站,每个月写10篇软文,工资2800元。写到第四个月时,某次开会大领导表扬我文章写得好,让我分享写作经验,我害羞地说:“大家多读书,多写写就好了。”两个月后,我选择裸辞。
第二份工作,我在成都的连锁书店做新媒体运营。第一篇稿子就被领导夸奖了,但我觉得每天写作太累,于是主动申请调到北京分店做活动运营,远离写稿。来到北京的第五个月,由于公司高层变动的影响,我又裸辞了。
第三份工作,我在出版社做营销编辑,三个月后裸辞。
第四份工作,我在食品店写产品文案,两个月后裸辞。
第五份工作,我在公关公司写公关文案,一个半月后裸辞。
第六份工作,我又回到出版社做营销,这次的工作经历让我认识了众多好友,职场时光也快乐充实,还系统学习了营销知识。在这里,爱好广泛的我又喜欢上了艺术。某次逛书店时,我无意中翻到了一本关于陶艺的书籍,就在那一刻,我毅然决定裸辞去景德镇学陶艺。
我的摄影作品:强烈的光照代表一种晕眩的未知
“人本质上只有经历,没有年龄,年龄其实是一个很虚无的概念,没有任何价值。人生的本质意义是经历,体验,试错,而这些来源于认知,野心,最重要的是执行力。”
关于转行,我的建议是:剖析自己,制定尽量完善的计划,存更多钱,充满野心,不要退缩,保重身体,允许失败。等待时机到来的那一刻,会发现改变并不像想象中那么轰轰烈烈,而是顺畅得像呼吸一样。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