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养活中国”? 深度揭秘中国全球粮食战略


✪ 占少华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社会学系

【导读】俄乌战争以来,粮食、能源等初级产品的战略重要性日益凸显。长期以来,中国以强烈的忧患意识,一直将粮食安全作为重要国家战略,通过在全球范围进行粮食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成功捍卫了国家安全。那么,中国的粮食战略如何成功?未来又应如何发展?

本文系统梳理中国全球粮食战略的起因、内容和不同阶段的发展,敏锐指出,中国全球粮食战略的成功是建立在国内高水平的粮食生产与仓储上的。中国必须保证85%左右的自给率,才能够在进口或在海外投资中处于一个相对有利的位置,更好地利用海外的粮食资源。否则谈判能力将大幅受限,同时也将对全球的粮食市场造成压力,如多进口3~4倍,对其他国家亦是巨大灾难。

作者通过深入详实的数据分析和比较研究,打破对中国粮食战略的两种构陷和误导。一种是世纪之交的“谁来养活中国”之问,表面跟中国有关,实际关心的并不是中国的粮食供应,而是担心如果中国粮食进口量极其庞大,将会影响其他国家的粮食消费。作者澄清,中国的谷物基本自给自足,进口较少,并不会造成其他人口的食物短缺和饥饿。另一种是把中国看成海外特别是非洲农地的掠夺者,宣称中国实行新殖民主义。作者澄清,实际上中国对海外的农地投资非常有限,投资重点不在于土地;投资也主要在亚洲与欧洲,只有很少一部分在非洲。

作者指出,中国全球粮食战略与美国有一个最大不同:美国是农产品出口国,推行粮食贸易自由化,想方设法打开他国市场;中国则是粮食进口国,不但不要求打开对方市场,还希望其他农产品进口国也能实现粮食自主,减少进口时的竞争对手。因此中国的全球粮食战略必将削弱发达国家的支配地位,同时加强和其他新兴农业国家的合作。如何提出全球粮食治理的中国方案,成为中国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未来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作者提醒,中国全球粮食战略对国内农业发展也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其主要依赖的力量仍是资本力量,而这势必增加农业资本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但资本的逐利性与保证长期的粮食安全之间存在矛盾。此外,农产品的过度进口以及过度强调主粮生产,也可能置小生产者于弱势地位,损害小农的利益。如何把全球粮食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把国内和国外的粮食体系结合起来,成为需要思考的另一重要问题。

本文为作者在“诚食讲座”的演讲稿,原载“食物天地人”,原题为《中国全球粮食战略的起因、形成及其后果》,篇幅所限,有所编删。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参考辨析。

中国全球粮食战略的

起因、形成及其后果

什么是中国的全球粮食战略?国内的文献并没有给出定义,我在《China and Global Food Security》(剑桥大学出版社,2022)这本书里是这样定义的:中国的全球粮食战略是指,中国在满足粮食需求上不再局限于国内的生产与供应,而是寻求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粮食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包括加大农产品和粮食的进口。同时,中国也希望在全球的粮食体系中占据一个相对优势的位置。

我的主要观点是:中国全球粮食战略的成功是建立在国内高水平的粮食生产上的。只有在国内保证了高水平的粮食生产,中国才能够在进口或在海外投资中处于一个相对有利的位置,才能够更好地利用海外的粮食资源。所以我提出一个概念,叫“国内-全球供应二元组合”(national-global food duality),用于理解中国的国内粮食供应和全球粮食战略之间的辩证关系。我认为中国的目标是优化这个二元组合,即保持国内供应和全球供应的平衡,而不是单方面把每一种供应来源最大化,这和很多人的分析是不一样的。

今天我主要想探讨以下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大家在讨论中国的全球粮食战略时可能都会有的一些问题。

第一,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全球粮食战略?

第二,中国全球粮食战略是如何形成的?

第三,中国的全球粮食战略与其他国家的全球粮食战略有什么不同?我们都知道,很多发达国家都有自己的全球粮食战略,特别是美国等比较大的国家。那么中国的全球粮食战略和其他的国家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它的特点是什么?

第四,中国的全球粮食战略会不会导致国际上经常争论的问题——“谁来养活中国?”这个问题背后的意思是,如果中国人口众多,粮食进口量极其庞大,会不会造成世界上其他人口食物短缺和饥饿?这个问题表面说的是中国,但关注的是其他国家,实际上是一种话语的建构。

第五,也是很多老师、同学、朋友比较关心的问题,即中国的全球粮食战略会不会影响国内农业的发展、会不会影响乡村振兴,以及怎么样把这两种战略结合起来考虑?

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全球粮食战略?

先说内因,第一个是消费结构升级,中国对粮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前的口粮转变成饲料粮,粮食转变成肉类及其他的高附加值食物,这样就需要更多的粮食。所以粮食和其他各种食物的需求量大增,这使得相当一部分的粮食需要进口。

我测算了一下,如果包括进口,中国现在的人均粮食消费量是比较高的,实际上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甚至已经超过一些发达国家。现在中国的人均消费粮食量接近600公斤,如果只算国内生产是480公斤,但是加上进口,再平均到每个人头上接近600公斤,这是非常大的量。所以从量上来看,大家在吃饭上面是不成问题的,实际上吃肉也不成问题。我们去农村做调研的时候在村里面吃饭,发现肉类还是比较丰富的。现阶段就肉类及其他食物的供应而言,中国是比较充裕的。

2000-2020年中国食物的进出口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2000-2020年中国食物的进出口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大家可以在图中看到中国食物的进出口发展趋势,其中红线代表进口,蓝线代表出口。实际上大家可以看到2000年以来中国粮食的出口是在增长的,虽然最近几年出口增长比较缓慢,但还是在增长,将近800亿美元。所以中国应该看它的出口优势在哪,把重点放在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出口上。这样不仅仅是去强调国内的供应、国内的主粮生产,而是把全球和乡村不同地方的不同特点进行结合,这样可能会使得中国乡村振兴的空间会更大。

结语

最后进行一下总结。

第一,中国的全球粮食战略将会对全球的粮食体系产生重要影响。中国成为全球粮食治理的重要力量,会削弱发达国家的支配地位,同时加强中国和其他新兴农业国家的合作。因为中国和这些国家,包括中国和巴西,中国和拉美之间有非常大的互补。中国的全球粮食战略将加强中国和这些国家的合作, 在全球粮食体系的治理上发挥作用。

第二,中国的全球粮食战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重点在于增加并保持国内与全球供应的稳定,国内的供应的不足由全球补,全球供应的波动由国内来平衡,强调量上的供应,而没有吸收一些民间组织所提出的替代性观点或方案,比如“生态社会主义”的方案。这些替代性方案关注集体的资源占有和分配、保证社会公平、保护弱势群体。这样中国的全球粮食战略在其他的国家看来,只是觉得你是为了自己利益服务,而没有把比较长远的、可替代的目标考虑进来。

所以,我提出的建议是,需要提出全球粮食治理的中国方案,要探索怎么样把国内和国外的粮食体系进行相结合,建设可持续性的、不光是国内也包括国外的全球粮食体系。这是需要中国的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共同思考的一个问题。

最后,也是一个建议,要将全球粮食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要分析海内外之间粮食供应、农产品之间互通有无、国内外农业投资的呼应和协调的关系。这样才能够把乡村振兴的潜力更大地发挥出来,使得国内和国外的粮食治理形成一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