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劳动者权益要“抓”,伪造聊天记录煽动网民情绪也要“抓”


1)前两天,一份据传是“中国电科员工因为不满高强度持续加班而怒怼领导”的微信聊天记录在网上疯传,引发舆论对一些企业违反《劳动法》强制员工加班问题的强烈抨击。但短短几天后,此事出现反转,不仅中国电科反复排查后确认“查无此人”,还有自媒体从技术角度分析,这份聊天记录可能是被伪造的。

2)这件事情要一分为二来看。这则“员工被逼加班然后怒怼领导”的消息,之所以流传甚广,甚至让很多人觉得“大快人心”,根本原因就在于,过去多年来,一些企业在遵守《劳动法》方面表现糟糕,部分企业强制或变相强制员工加班的现象较为普遍。在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较低,而劳动者的维权代价则较高。很多网民都觉得,聊天记录中的当事人,说了自己不敢说的话,做了自己不好做的事,“看着就觉得很爽”。

3)正因如此,不管此事是真是假,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事情都要认真去“抓”。从常识出发,长期过度加班,不仅影响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也会损害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对个人、家庭,甚至社会都有很多隐形代价。今天,无论是建设和谐社会,还是实现共同富裕,都要求用人单位比过去更加重视劳动者权益保护。

4)长期以来,加班问题在体制内和体制外都普遍存在。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我们首先应该破除两种极端思维。一种思维认为,“加班就是艰苦奋斗精神的体现,不加班就是员工没有责任心的表现”;另一种思维认为,“不能有任何形式的加班,否则就是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侵犯”。

5)中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完全不讲奉献、不讲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味跟西方发达国家看齐,这肯定是脱离现实的。但是,在中国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劳动者权益保护必须要被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尤其是对于一些违背劳动者心理和生理极限的“过度加班”、不产生明显收益的“无效加班”,要旗帜鲜明地反对。

6)体制内,尤其是一些基层单位、部门,由于工作头绪多、上面要求多,一些基层工作人员疲于应付、长期精神紧张、身心俱疲,这一问题应该得到重视。保护劳动者权益,政府部门、国企应该实事求是,在保证工作产出、有效履行职责的前提下,着重解决“陪领导加班”、层层决策和反复决策导致的返工等无效加班情况。

7)私营企业也要进一步自觉遵守《劳动法》。过去几年,互联网行业一度盛行的“996”工作制已经成为过街老鼠。据我所知,目前,腾讯、字节等互联网企业,在解决过度加班问题上都做出了一些实质性调整。但是,目前仍有一些企业通过让员工签署所谓《奋斗者协议》,让员工放弃部分周末休息时间。还有一些企业,仍在实施所谓的“大小周”。对此,除了企业要及时整改外,劳动监管执法部门也要加大执法力度,越是大企业,因为其员工多、影响大,越要要重点监督,不能搞例外。

8)说完保护劳动者权益,我们也要回归这件事情的本质,即它是不是真的?如果不是真的,编造聊天记录的人员要承担什么行政和法律责任?

中国电科已经报警,期待警方尽快查清楚事实。作为一个全网关注的“大新闻”,此事不应该成为一笔“糊涂账”,更不应该”烂尾”。如果聊天记录最终被证实是编造的,始作俑者已经涉嫌严重损害了中国电科的声誉。过去几天,中国电科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其多个社交账号被网民群起攻击,其辟谣声明被各方嘲讽。这一事件水落石出后,最起码,编造聊天记录的人必须站出来公开道歉,消除影响。

9)从网络舆论环境治理来看,如果聊天记录最终被证实是伪造的,伪造者本质上是通过编造虚假信息,迎合、煽动、刺激网民的情绪。这种做法跟当年咪蒙等自媒体账号造假、获取流量的做法是相似的,跟近年来一些不良自媒体通过摆拍、编造虚假场景欺骗和误导网民的行为,性质也是相似的。等到此事水落石出后,如果有人被证实伪造了聊天记录,有关人员不仅应受到社会大众的道德谴责,也应该受到行政处罚,甚至是司法惩戒。

10)网络时代,热点满天飞。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理性和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被情绪绑架、裹挟。对于任何事情的评判,必须基于事实,必须遵守法律,这是底线中的底线。在无数次舆情反转中,各种参与其中的媒体要保持警醒,所有被带了节奏的网民都要认真反思。还是那句话,任何不基于事实和逻辑的气愤填膺,都不是真正的正义感。

一家之言,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