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42万人在轮候,毕业生在深圳多久能排上公租房?
保租房供应大幅加大
1988年,深圳开始了“第一次房改”,确立了住房就是资产,开启土地财政时代。再至2018年,深圳开启“第二次房改”,“二次房改”系统构建了市场商品住房、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4+2+2+2”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即上述四类住房分别占住房供应总量的40%、20%、20%、20%左右。
据宋丁观察,近年来,深圳对于构建保障性住房的概念逐渐和国家提倡的“两租一权”概念合并,即保障性住房包括保租房、公租房和共有产权住房。
据最新的安排,深圳“十四五”期间将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74万套(间),包括公租房6万套(间)、保租房60万套(间)和共有产权住房8万套。
除公租房外,保租房将成为满足深圳新市民、新青年的重要房源,在规划时间内,筹建房源数量也将是公租房的十倍。何倩茹表示,目前深圳市政府增加了以下措施来增加保障性住房的数量:卖地时适量配建保障性住房、改造城中村住房、鼓励开发商自持物业以用作保障性住房。
近期,深圳发布《深圳市城中村保障房规模化品质化改造提升指引》,以“安全、配套、建筑、绿色”为改造要点,以元芬村为改造案例,为推进城中村保障性住房规模化品质化改造提升提供明确指引。存量城中村规模化品质化改造提升,成为深圳增加保租房供给的主渠道之一。
据了解,接下来深圳市将围绕“20+8”产业集群、“20+20”产业集聚区和轨道交通站点的周边城中村区域,开展城中村规模化品质化改造提升,为新市民青年人群体提供大规模的经济适用的保租房。今年计划推进4.9万套(间)城中村规模化品质化改造提升项目,选取10个宜居、宜业、宜游的“三宜小村”精品示范项目。
李宇嘉认为,“二次房改”之后,深圳供给侧改革效果明显,加大了住宅用地供应,保租房也开始大规模供应,形成整体放量形势。未来深圳住房保障体系中,公租房更多的是针对低收入人群,而保租房则是针对新市民、新青年,共有产权住房则是针对有一定实力但还无法承担商品房的人群,三个板块形成一个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但最终的解决途径还是要加大这三大板块的房源供应。
对于减轻深圳居民租房压力,李宇嘉还提出,公租房和保租房两者要相互打通,申请公租房的人群也应该及时申请保租房。因为当下公租房的房源相对较少,保租房加快形成大量供应,可以减缓公租房申请压力。另外,深圳还应加大租房补贴,对符合申请公租房或保租房资格的人员给予一定租金补贴,降低居民租金压力。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宝安区、南山区、罗湖区和龙岗区等发布相关公共租赁住房在册轮候家庭租赁社会存量住房补租的通告,其中提及,将对满足条件的公租房轮候家庭发放租房补贴,各区补贴力度不一,年度配额有限,按审核通过的轮候家庭在深圳市公共租赁住房轮候册的序位,依次保障,配额分配完毕即止。
(覃小芳、张晓丽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