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恢复线下会面后,她收到老公决意离婚的消息


江美莲身穿蓝色条纹的囚服,在民警带领下,迈着小步走出最靠边的监舍,穿过几十个监舍,在黑色铁栅栏门处停下。整个走廊静悄悄的,只有拿钥匙开门发出的“吱呀”声和点名答“到”声。

民警开了铁栅栏门,她礼貌地侧身询问,自己可不可以出去?

得到允许后,她说“谢谢警官!”,顺着熟悉的监区操场,来到会见大厅。

服刑人员和家属在会见室。均上海女子监狱 供图

监区改造学习区域

有的狱友口气硬,像训人,她就难接受。监舍在做垃圾分类,她不知道洗衣粉的袋子是干垃圾要分开放,就直接扔到垃圾桶。狱友就说:“不能放在这里,这个要另外扔。扔到那边去!”听到这话,江美莲有些抵触。

警官找她沟通,“监舍也是公共区域,你可以问问别人,这个可不可以扔?”在监狱改造中,她才逐渐明白,不懂的地方要多去问,多跟别人沟通,“如果提前问下洗衣粉袋子扔在哪儿,也会避免一些口角。”

江美莲走路时,双手总是垂直放在身体两侧,在监区的心理咨询室里,她从几个重叠在一起的凳子中抽出两个摆在一起,询问警官是否可以坐下。讲话时,她坐时总是挺直腰背,双手并拢放在双膝上,才觉得有规矩。

警官也会和她谈心:“我不知道你是因为什么不认罪悔罪,我看过你的案件和判决书,这些都是事实吧?”江美莲点头承认。民警告诉她:“只要实施犯罪,不管是一次两次,不管做一天两天还是一年,都是犯罪。”通过案件梳理和耐心引导,她的心结打开了。

以前,江美莲总觉得监狱冷冰冰的,有点恐惧。入狱这几年,她发自内心地觉得,监狱也挺有温度的。天冷了民警就提醒她们:“过两天要降温了,你们一定要穿暖衣服,注意身体。”

这也让她更愿意积极改造。参加监狱的母亲文化教育,她明白了自己作为母亲、姐姐、女儿应该承担怎么样的责任,在普法学习和改造学习中她也思考:“同样都是中国人,别人为什么会无私奉献?自己为什么会做这样的事!”

疫情形势严峻的时候,民警穿着防护服每天给她们做核酸,“那时监狱是封闭管理,民警在外面搬运监狱平时要用的肥皂、纸巾等日用品,缺东西都会很及时补充,比如口罩,有时也会发些营养品,还会给我们冲中药冲剂和泡腾片增强抵抗力。”这让江美莲很感动。

她会每天在监舍做内务,给监舍消毒杀菌,用毛巾擦拭整个房间,地板、厕所、床下都要擦到,每一位狱友分区域擦拭。

今年,江美莲性格也更开朗一些,她刚在监狱报名开放大学中专学习,每天都在上大课、做笔记,警官也会给她们开展各类爱国主义教育、普法教育等,江美莲想在监狱里多学一些知识,利用服刑改造空闲时间拿个证书,争取得到减刑,早日回家。

(中文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