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论文被撤稿,“通讯作者”之一称同事冒名投稿,自己毫不知情


据澎湃新闻报道,3月10日,国际学术期刊《Medicine》发表的一份撤稿说明称,该期刊第96卷第15期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和T2D受试者慢性肾脏疾病的风险:病例对照和剂量反应分析》因涉嫌重复发表、 伪造作者身份、编造数据和伪造需要通讯作者许可的出版协议而被撤回。文章的通讯作者之一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周建博。

据报道,该论文是于2017年4月发表在学术期刊《医学》(Medicine)上的。

在发表近6年后,上述论文为何被撤回?日前,该论文另一位署名“通讯作者”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北京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杨金奎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这篇论文不仅不是他作为通讯作者投稿发表的,而且并非他本人写作,与他“根本没有关系”,通讯邮箱也是由其同事周建博伪造的。

医务工作者的宏观照片手,实验室现代设备上的生化分析仪血液检测.jpg

↑资料配图 据图虫创意

医院回应:

会跟进了解,此类事件调查需要时间

杨金奎向红星新闻记者展示,他曾向周建博发过这样一封邮件,指出论文中的问题。

该邮件这样写道:“周建博:你用我的名义,用你自己的手机号码编造了一个网易邮箱jinkuiyang@yeah.net,导致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发表文章,我无法确认文章的真实可靠性。今年市医管中心要求自查中我才发现此类文章中的问题,其中一些文章还存在伪造数据和伪造伦理……PeerJ的Binfield博士多次给你写信你都没有回应。希望你认真对待,把问题解决在可控的范围内,主动向杂志社申请撤稿或至少主动向杂志社提出把不知情的人的名字从文中删除。否则我将采取进一步行动……”

杨金奎发给周建博的邮件还提到自己在《PeerJ》杂志的论文中发现的问题。邮件写道:

1. 伪造数据:我们并没有开展过所谓的“北京糖尿病并发症调查”,你在文章中描述:数据来源于引用的文献,即南法信镇的一项糖尿病调查,总共调查2826例成年居民,其中发现394例2型糖尿病。你文章中的“1026例2型糖尿病”属于伪造数据。

2. 伪造伦理:你文中的“伦理编号2013.12.24”,格式不对,日期不对,属于伪造。经核查,2013.12.24日没有召开伦理会。且真实的伦理编号格式是TRECKY1234-56。

3. 编造作者:我和卢晶都不知情,另一位作者我们根本不认识。编造作者、伪造数据、伪造伦理都属于严重学术不端,而编造邮箱属于违法侵权行为。

3月17日,同仁医院一位工作人员对红星新闻记者表示,这样的撤稿之后,医院一定会跟进了解情况,同仁不会例外,但是学术不端这类事件的调查需要时间。

一位医学界资深业内人士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在杨金奎被冒名发表论文这一情况中,涉及到的几个投稿杂志虽然在业内、学界认可度不够高,但是仍可以丰富医生的履历,能在评级中使用,这或许是有人这样做的一种动力。

相关新闻>>>>>

2021年6月3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同一天重挂两份旧文件:《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和《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其中,《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首发于2019年10月9日,由科技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卫生健康委等20个国家机构共同发布(国科发监〔2019〕323号)。它具体界定科研失信行为,明确被调查人、所涉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等各方人员的职责分工,并明确科研失信行为的处理措施。

《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第六条写道:科研诚信案件被调查人是自然人的,由其被调查时所在单位负责调查。调查涉及被调查人在其他曾任职或求学单位实施的科研失信行为的,所涉单位应积极配合开展调查处理并将调查处理情况及时送被调查人所在单位。

红星新闻记者 王辰元 吴阳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