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是怎样产生的?新华社长文披露这三个重要细节
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完成各项议程后闭幕。这次会议,和3月11日闭幕的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的领导人。
昨晚,新华社发布长篇电文《担当时代重任 创造新的伟业——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产生纪实》,详细介绍了全国两会“人事安排”的过程,涉及从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央对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有关人选的考虑,以及相关人选提名过程中听取各方意见的诸多细节。
这篇文章还对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的提名条件作了披露,如新提名人选一般应为1955年1月1日以后出生,新提拔的党员领导干部要担任正省部长级领导职务5年以上等。
此外,对于选举产生的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总体情况,文章也作了介绍,如文章披露,国务院领导人员平均年龄61.7岁,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既增添了一批综合素质和作风形象好的干部,又保留了一些领导经验丰富的同志。
细节一
新提名人选一般1955年以后出生,新提拔党员干部要担任正省部长级5年以上
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是由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依法投票选举产生的。以国家机构领导人为例,3月9日、10日、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分别举行了第三次、第五次、第七次会议,决定将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名单提请各代表团酝酿。
在3月9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第三次会议上,受中共中央委托,中央组织部部长陈希还就中共中央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推荐的新一届国家机构组成人员人选建议名单作了说明。
经各代表团酝酿并最终交付大会全体会议选举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以及提交全体政协委员酝酿协商的新一届政协领导人员建议人选是如何提名的呢?
新华社电文披露了新提名国家领导人的几个条件。
首先,在年龄上就有明确的要求——新提名人选一般应为1955年1月1日以后出生,自治区个别少数民族干部、个别民主党派领导人、无党派人士或民族宗教界代表人物、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士等的提名年龄可适当放宽。
一方面是年龄要求,另一方面还有任职的要求。新提拔的党员领导干部要担任正省部长级领导职务5年以上,适当考虑能够干满两届的同志。
有担任“正省部长级领导职务5年以上”经验,提拔为国家机构领导人员,这也符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作用的标准。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在干部提拔任用上就不断探索改革。邓小平就干部选任专门谈到:“用坐火箭、坐直升飞机的办法提拔干部,我们再也不能这么干了。干部要顺着台阶上,一般的意义是说,干部要有深入群众,熟悉专业,积累经验和经受考验锻炼的过程。”2019年3月,中央印发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里,又明确提到“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逐级提拔”的要求。
同时,对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政协常委会人选的提名,也有相应的明确标准。
如文章介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人选的提名,要“适应新时代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与监督等需要”。而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人选的提名,则要“适应新时代全国政协工作需要,着眼于有效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
此外,文章还透露,对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的提名,用二十届“两委”人选考察的成功做法,严格标准条件,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做深做实政治素质考察,严把人选的政治关、廉洁关、形象关;注重加强统筹,进一步优化人大、政协组成人员结构;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明组织纪律和换届纪律,确保风清气正。
细节二
研究二十大人事时就通盘考虑全国两会人事安排,就有关人选听取300多人意见建议
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的有关内容最早见诸公开报道,是今年2月21日新华社关于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新闻。
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了向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建议人选和向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建议人选。并将这一议题确定为决定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的议题之一。
新华社昨日发布的电文,又详细介绍了这两份名单出炉的具体过程。文章介绍,早在研究党的二十大人事安排时,党中央就对做好今年全国两会换届人事安排工作作了通盘考虑。
交付全国两会酝酿的最终名单是如何出炉的呢?
据文章介绍,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在对二十届中央领导机构人选进行个别谈话调研的同时,就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有关人选,当面听取了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正省部级、军队战区级正职以上党员主要负责同志和其他十九届中央委员的推荐意见和有关建议。
文章披露,2022年4月至6月,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听取了300多人的意见建议。2022年9月,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在提出二十届中央领导机构的组成方案时,对国家主席、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委员,全国政协主席等人选,一并进行了研究,统筹提出了安排建议。
二十大闭幕后,根据工作和班子结构需要以及个别谈话调研听取意见、组织掌握的情况,经过充分酝酿、反复比选,研究提出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并分别向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等领导同志汇报听取了意见,分别与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进行沟通听取了意见。对非中共人选,分别听取了中央统战部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的意见。
不仅听取意见建议,中央对有关人选还进行了考察。
文章披露,拟新提名的人选,对党内人选进行了考察,对非中共人选在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换届考察基础上又专门进行了考察,有的通过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听取了意见,同时就党风廉政情况听取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意见。
2023年2月,经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讨论,形成了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建议方案。
在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通过人选建议名单之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主协商会,就中共中央拟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和拟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向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通报情况,听取意见。
最终于2月28日下午,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通过了这份人选建议名单,决定以中共中央名义分别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主席团推荐。
此外,文章还披露了中央就有关人选谈话调研期间,参加谈话的同志是怎么提出意见的。
文章介绍,每一名参加谈话的同志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坚持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认真负责提出推荐意见,为党中央选人用人提供了参考。整个人选酝酿过程纪律要求严、保密要求高,自始至终没有出现说情打招呼、跑风漏气的现象。
细节三
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领导人员平均年龄分别为65.4岁、61.7岁、65.3岁
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产生了,他们整体情况如何?对此,新华社的电文中也作了介绍。
文章说,他们中的许多人曾长期担任中央和国家机关、省区市领导职务,有的在多个地方、多个领域、多个岗位工作过,有的经过重大斗争、艰苦环境的锻炼,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和领导经验。
对于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的具体结构,文章介绍——女同志6名,少数民族同志7名,党外人士18名,汇聚了党内党外、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领导骨干和代表性人物,既有党政领导干部,也有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还有爱国爱港爱澳的港澳人士和维护民族团结的代表人物。
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领导人员平均年龄分别为65.4岁、61.7岁、65.3岁。他们中,30人为新提名,20人为继续提名或转任。既增添了一批综合素质和作风形象好的干部,又保留了一些领导经验丰富的同志。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还介绍了一些领导同志主动要求退下来的“高风亮节”。文章说,为了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在人事酝酿和征求意见时,一些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以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高度负责的精神,主动表示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让相对年轻的同志上来,表现出了宽阔胸怀和高风亮节。
首席记者/吴为